粪污干湿分离模式的四个发展进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养猪业环保系列文章,乃我们猪哥靓公众号团队深入养殖第一线,耗费一年多光阴,方才铸就的完整系列篇章。此系列内容,系行业中前所未有的环保底层调研系列佳作,不但涵盖现状调研,亦包含处理模式之总结,并且指明了未来的发展趋向,尽皆收纳于《猪哥靓看环保》合集之中。
说到生猪养殖业的环保问题,有个环节至关重要,那就是干湿分离环节,这是环保处理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的程序该如何设置,以及后端的处理难度,那么在最为重要的干湿分离环节,这几年是怎么发展的呢?请大家跟着猪哥靓,看看这几年干湿分离机的迭代过程,希望在看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更多的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升级,未来的升级方向又会是什么?
01:自然重力过滤的时代
我在我的手机里面翻了很久,在2017年以前的照片里面,找到了这个过滤池的照片,这种池子底部就是斜坡,方便过滤出来的水流出来,上面就是水泥横杆,再上面就是筛网,然后粪污进入这个过滤池后,依靠自然重力,完成干湿分离。
优点:这种模式过滤出来的污水,确实水质还是比较好的,
缺点:不够自动化,费人工,猪多了后粪便过滤不及时,导致粪便发酵与膨胀,后来慢慢就淘汰了这种模式。
02:单纯压榨的时代
上图这种干湿分离机,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呀,2018年前后,买这种分离机的挺多的,图的无非就是价格便宜,简单易操作,结构简单,在那个时代,这种分离机的分离效率,无疑是比第一阶段的人工格栅过滤要高效得多。
优点:结构简单,维修简单,价格便宜,牢靠性高,水质覆盖范围广。
缺点:纯粹靠螺旋挤压筒壁的筛网以实现干湿分离的目的,大量的固体污染物被挤压进液体里面,压榨出来的多数是类似于麸皮那样的纤维类物质,分离出来的固态颜色偏白,一眼看过去就知道粪污全部压榨到水里去了,导致后端污水处理的难度倍增。
03:斜筛式分离机的时代
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前面的以单纯压榨实现干湿分离的设备快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目前只在个别小型的猪场,鸡鸭养殖,或者养牛场还能看见那种设备的身影。
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干湿分离,不能单纯为了分离而分离,核心在于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尽可能的截留在固体的环节,为后端的污水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斜筛式分离机就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通过在进水口前面再增加一块不锈钢斜筛网,尽可能地通过斜筛下流过程,以及震荡过程,将污水先自然过滤,富集起来的固体粪污,再使用压榨机进行分离。
同时加长压榨机里面的分离筛网的长度,降低挤压力度,以实现更多的固体粪污被截留的目的。
型号标准的话,以斜筛的宽度作为型号标准,如800型,1200型,分别指的是斜筛宽度800毫米,1200毫米。
优点:将更多的固体粪污截流到固体环节,为后端的污水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缺点:斜筛宽度从800毫米到1000毫米再到1200毫米,再增加宽度已经很困难了,因此行业基本就停留在1200毫米后就不再加大筛网面积了。
04:滚筒式分离机的时代
终于,分离机来到了滚筒式分离的时代,这个设备大家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滚筒式分离机加上一台压榨机这种组合的形式,这种设备不但筛网面积一下增加了好几倍,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进水速度,或者通过滚筒自带的变频器,实现更快或者更慢的滚动速度,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过滤效果。
同时,这一代的产品,压榨机压榨出来的污水,设计了重新回流到进水池的阀门,只将滚筒分离后的污水流入下一级环保池或者沼气池,这是设计理念的进步,也是环保政策发展的必然。
优点:水质进一步获得了提升,较之前的干湿分离设备有了本质的区别。
缺点:依然没有摆脱压榨的逻辑。
展望未来
干湿分离的最终形式应该是什么?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了,从单纯的依靠重力分离,到后面的螺旋硬压榨,再到后面的斜筛先过滤再压榨,再到最后的滚筒过滤,再压榨。
未来必然是只分离不压榨,那要实现这个目的,肯定就是继续加大筛网面积和降低筛网的目数了,筛网的面积想要增加,无非就是加大直径与加长长度两个方向罢了,目前关于这两个方向的探索都有,滚筒长度从1.8米,到2.6米,再到3.0米,4.0米,越来越长的型号开始出现,不过这终究是有一个限度,不管长度也好,直径也好,大到一定程度终究是有限的。
再往后发展会是什么方向呢?那肯定是将空气进一步吹入滚筒内部,进行风干处理了,这样可以实现更小的目数的筛网,更强的截留固体粪污的能力。
好了,至此,今日的讨论暂且告一段落。生猪养殖行业迅猛发展,其小圈子化的趋势愈发显著。